中国蔬菜供求信息发布、蔬菜商情查询平台
蔬菜商情网
首页 供求信息 基地报价 市场价格 行业资讯 蔬菜企业
成为会员
蔬菜资讯|种子资讯|价格行情|致富经|种植技术|病虫害|本网动态
您目前所在位置:CN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种植技术 > 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

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

时间:2024/1/30 10:48:48  来源:互联网

双孢菇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距今约有300年。我国人工栽培在1935年开始试种,多在南方的一些省份。双孢菇北移,我省人工栽培是在1999年开始试种,试种效果比较好。栽培1m2双孢菇需要投入10元左右,可产双孢菇5—10kg,按现市场价格可收入20—40元,每m2可纯收入10—30元,若栽培200 m2双孢菇就可获利2000—6000元。

双孢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都是白色变种,主要适用于卖鲜品,或加工成罐头。

双孢菇的菌肉肥嫩,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所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干菇中含蛋白质36—40g、脂肪3.6g、碳水化合物31.2g、磷718mg、铁188.5mg、钙131mg、灰分14.2mg、粗纤维6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Vc,尼克酸等,由于它的营养比一般蔬菜高,所以有“植物肉”之称。

双孢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免疫作用,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

一、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完全依靠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发育。蘑菇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多聚戊糖,淀粉、维生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必须依靠其他微生物以及蘑菇菌菌丝分泌的酶将它们分解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后,才能吸收利用。蘑菇可以利用的氮源有尿素、铵盐、蛋白胨、氨基酸等,蘑菇生长还需要一定的磷、钾、钙等矿质元素及铁、钼等微量元素。因此,配制培养基时,除了用粪草等主要原料外,还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等化肥以及石膏、石灰,以满足蘑菇生长发育的需要。

2、温度:菌丝生长的温度在5—33℃之间,其*适温度为23—25℃,低于5℃生长缓慢,高于25℃菌丝生长虽快,但纤细无力,容易衰老,超过32℃菌丝易衰或发黄、倒状,以至于停止生长。

子实体在7—22℃均可形成,以15—18℃为*适宜,在此温度范围内,出菇期仅维持3个月左右。在13—18℃范围内,出菇期可维持6个月。在较低温度下所形成的子实体洁白、粗壮、菇形园整、肉厚、产量高。在子实体形成期间,尤其是从幼蕾到幼菇阶段,温度只能维持原温,不可使之回升,否则会造成大批薄皮硬开伞菇或大量菇蕾萎缩死亡。因为菌丝实质上象相互连通的“管子”,在较低温时菌丝相互扭结,形成菇蕾,养分借助菌丝细胞中原生质的流动集中运往菇蕾供生长发育,若温度回升,尤其是较高温度时间偏长,菌丝又把菇蕾中的养分输送给周围的菌丝,供菌丝蔓延生长,结果使大批幼菌蕾死亡。孢子散发的温度以18—20℃为*,若超过27℃,就是相当成熟的子实体,也不会发出孢子。孢子萌发的温度以24—26℃为*,过高或过低都会延长萌发时间或不萌发。

3、水分和湿度:蘑菇在生长期间需要的水分来源于培养料覆土和栽培场所的空气相对湿度。在蘑菇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5%。低于50%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而纤细,不易形成子实体;高于70%培养料内氧气含量减少,蘑菇菌丝体生长同样会受到影响。覆土层的湿度应保持在18—20%左右,过干会影响菌丝体和幼菇发育,并使蘑菇品质下降。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0%之间。若超过95%,菌盖上会长期留存水滴,容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病斑;若低于70%会使菌盖表面变硬,甚至发生龟裂,易空心;若低于50%,小菇蕾会枯萎死亡,停止出菇。

4、空气:蘑菇属好气性真菌,无论是菌丝生长阶段还是子实体发生期间,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在发菌阶段CO2浓度应控制在0.034—0.1%内。出菇阶段若超过0.1%,则菌盖小,菌柄细长,极易开伞;若CO2浓度高于0.5%,就会抑制子实体分化,停止出菇,同时培养料内的绒毛菌丝生长旺盛,长到覆土的表面。因此,应及时通风换气,供以充足的新鲜空气。

5、光照:蘑菇生长不需要光线,整个过程可在完全黑暗条件下进行。在黑暗环境下长出的子实体颜色洁白、朵形圆整、质量较好。但子实体生成时,*能有散射光的刺激,此时,菇房光线也不宜过亮,如光线过亮菇体表面易干燥变黄,品质下降。

6、酸碱度(PH值):蘑菇菌丝在PH值5.8—8.0之间均可生长,*适宜的PH值是7左右。由于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碳酸和草酸,这些有机酸积累在培养料和覆土层里会使菌丝生活的环境逐渐变酸,PH值下降。因此,在播种时,培养料的PH值应调节至7.8—8.0之间;土粒的PH值调至8.0左右,这样既有利于菌丝生长,又能抑制霉菌的发生。

分享到:
相关新闻

豇豆病毒病巧防治

乳酸发酵蔬菜原汁的制造工艺

芹菜延后栽培技术

黄瓜结瓜期出现问题怎么办

硫酸钾镁在河北黄瓜生产上...

苦瓜黄化的原因

玉米笋罐头的加工

芹菜的夏季田间管理

结球白菜育苗技术

巧管理夏季茄子

热门推荐

栽培无公害蔬菜时应禁用哪些肥料

冬季蔬菜施肥应以速效为主

有机蔬菜轮作技术

秋分过后渐凉爽 种管蔬菜得上心

夏秋蔬菜间套种的四种模式

春季温室蔬菜如何放风

早春蔬菜秧苗管理要点

阳台种菜:8种可以不断再生的...

蔬菜心叶发黄改善浇水施肥

温室蔬菜受冻后补救措施

点击排行

襄阳市蔬菜类价格持续上涨

襄阳市本周蔬菜价格继续下降

蔬菜种子深受市民青睐 正在热...

海口常年蔬菜基地逾5万亩冬季...

越冬蔬菜生产管理技术

胶州市农业局:25个蔬菜样品...

高台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

早春棚室蔬菜育苗注意防冻

淄博临淄低温天气持续 农业专...

[图]降雨湿热天致菜价上涨 济...